是次講座筆記包括:

1/ 學習中文有良方
2/ 學習英語有妙法
3/ 寫字慢、容易累、字體東歪西倒怎麼辦?

讀寫障礙是一種常見的特殊學習困難,當家長發現子女有疑似習學障礙時,難免會感到徬徨,在支援子女學習上也無從入手。是次家長講座以「跨越讀寫障礙・齊學實用支援技巧」為題,邀請資深語文科教師教授家長幫助子女學習語文的實用技巧,同時也邀請到職業治療師,講解如何協助小朋友在執筆寫字時遇到的問題,期望與家長同行,跨越讀寫障疑。

跨越讀寫障礙・齊學實用支援技巧之講座系列經已圓滿結束,以下是講座筆記之精華,歡迎瀏覽並轉寄給有需要的朋友。

博思會每年均舉辦數次家長講座及互動工作坊,敬請繼續留意博思會Facebook的動向啊!

講座筆記一:學習中文有良方

有讀寫困難的學童,在學習語文時經常一頭霧水,在認讀及默寫方面都遇上難題。資深中文教師林淑兒老師於講座中分享在語言理解、認讀及書寫方面的學習策略,協助有讀寫困難的學童逐步掌握學習中文的方法。

 

家長可以基於支援學習的三大原則:【小少大】、【聽說帶動讀寫】、【對準目標】,和四大支援策略:【說得快又準】、【多感官學習】、【多樣化重覆】、【對話式閱讀】,來幫助小朋友認讀及默寫。

【多感官學習】相關片段

【對話式閱讀】相關片段

講座筆記二:學習英語有妙法

有些讀寫困難的學童,在學習語文時的記憶及提取速度會出現困難。資深英文教師丁元春老師在講座上分享了如何從建立語音意識到學習字母形音關係及有效建立生字量,以協助小朋友學習英語的技巧和心得,輕鬆扶持孩子學習。

 

家長可以針對建立詞彙的三大基礎:【發展口語】、【語音意識】、【拼音及常見字】,協助小朋友學習英語詞彙。為了小朋友能有效學習,建議家長運用建立詞彙的四種妙法,即:【多感官輸入】、【加強記憶法】、【有步驟默寫】、【鞏固及重複練習】。

講座筆記三:寫字慢、容易累、字體東歪西倒怎麼辦?

寫字除了關乎小手肌肉協調發展外,對字形的記憶、對文字結構的理解、以及對筆順的掌握等等都會有影響。職業治療師譚麗娟女士在講座與大家分享了如何幫助孩子改善寫字問題。

 

家長可以針對小朋友身體的不同部位進行訓練:【大關節活動控制】、【小關節靈活控制】、【眼球追蹤&手眼協調活動】,協助小朋友剋服障礙。同時,家長可以基於三個寫字訓練方法提升小朋友的書寫能力,即:【文字解剖學】、【多元感覺法】、【鍛鍊寫彎位】。

新一期《博思薈訊》新鮮出爐!精彩內容包括:

【「觀鳥達人」關朗曦:讀書並不是唯一的出路】

關朗曦 (Matthew) 自幼學業成績不理想,然而當年「讀寫障礙」這個名詞並不普及,未有相應的專業介入及接受調適服務,令他在求學時期感到沒有自信。Matthew 會在薈訊中分享他觀鳥興趣如何令他重拾自信,並透過自己的經驗鼓勵讀寫障礙學生。

【中文老師的自述】

博思會中文科曾芷瑩老師在博思會服務了超過十年的時間,他會在自述中講解自己喜歡博思會的原因及分享課堂趣事,同時亦分享「增加識字量小秘訣」,讓家長可以在家支援小朋友學習。

由博思會建立的《繪本童思:博思會學前語文課程》(《繪本童思》),以語言及識字能力兩大範疇為基礎,由淺入深編排學習內容,讓幼兒透過閱讀繪本及相關的遊戲活動,建立讀寫的基礎能力。

因應近年疫情對兒童學習的影響,博思會教育心理學家招麗儀女士聯同香港中文大學的專業教育心理學文學碩士課程學員梁倩子小姐及吳綽康先生,製作《繪本童思.家長學習短片系列》,讓家長或幼兒工作者都可以透過短片系列認識善用繪本及相關活動的技巧,有糸統及有效地支援幼兒學習語文。

 

此外,招麗儀女士、梁倩子小姐及吳綽康先生亦會於2022年12月8日舉行的「學與教博覽2022」的研討會上與業界分享成果,期望當中的技巧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繪本童思.家長學習短片系列》全套9集已上載於博思會YouTube 頻道喇!即刻就去我們YouTube頻道 先睹為快啦!

繪本童思話你知

221104_繪本童思話你知
Margaret

 

近年SEN學生受到不少關注,當中有不少是看不到的障礙,讀寫障礙便是其一。
從事特殊學習需要教育的英文老師丁元春笑說:「讀寫障礙不是不讀書的藉口,只是需要多點時間找出適合的學習方法。
我們不是step by step,而是toe by toe,逐少慢慢建立學習的意識,最緊要幫學生找回成功感。」

 

 

原文:https://bit.ly/3MNdigo

 

有位女大專生小時候被診斷為讀寫障礙、專注力不足和過度活躍,卻在中小學期間拿下逾50次全港朗誦或演講比賽的獎項,完全打破坊間對特殊學習需要學生的既有印象。
博思會資深英文老師丁元春指,「家長先要接受事實,更加不要將讀寫障礙無限放大,無形中小朋友都會嚇怕,以為自己讀不到書,升不了班。有些中學生更會認為升不到大學,將來生活好難安穩,感到好徬徨。」

讀寫障礙不是病

多年來丁老師接觸不少讀寫障礙學生和家長,她無奈指有些是瞞着家人偷偷前來的,最怕從此被標籤。「不少人對讀寫障礙仍然有很多誤解,會問幾時先醫得好。這個不是病,是天生的神經系統問題,只能以不同方法來處理,絕對不是醫治。」她認為讀寫障礙就如近視,並不是病,佩戴眼鏡就可以,只要用對方法便能解決問題。

我手寫我心,對一般人來說是自然而然的事,其實當中牽涉很多步驟,包括語音處理、視覺及聽覺認知能力、列序或組織能力等。丁老師說:「我們習慣將文字變回聲音,聲音在腦中才有意思,之後再用手寫出來,如果其中一個步驟的運作慢些或卡着,便形成障礙。」

丁老師就如偵探一樣,找出學生的讀寫問題,如從中文的形音義、英文的拼音着手,包括分不清b或d、混淆意思相近的字詞等,再逐一擊破。

「當長大了,就要學懂使用應對方法來解決,如記憶力弱,可用圖像分析、分類等來協助。他人在幫你的時候,自己都要慢慢建立一套適合自己的方法。」就如朗誦得獎的小女生記憶力弱,其他同學15分鐘就能背好的朗誦內容,她可能需要3小時才背好。小女生漸漸發覺死記硬背行不通,便用故事形式來理解文章,即時入腦得多。

正面成長心態

讀書障礙只是解釋,不是不讀書的藉口。丁老師說:「成長心態好重要,不要因為自己是讀寫障礙,就理直氣壯地不讀書,自我劃地為限。」就如博思會以迷宮為標誌,學生要懂得山不轉路轉。「前面既然是牆,點解要一直向前撞,不會轉彎呢?可能向右移一步就是大門。」

不時跟家長會面時,丁老師總感到他們背負的沉重壓力和無力感,皆因小學每周必備的默書最能見真章。「點解溫極都唔識、點解唔記得、就算溫得好熟,第二朝又唔記得,或者默出來甩甩漏漏,又唔係全個字形無,而是少咗筆劃,對形音義掌握得好差。」

丁老師建議家長先認同和諒解學生的難處,舉例如寫韓文就似畫符號一樣,即使韓文是拼音文字,看不懂自然讀不出來,更何況要默寫出來。「語文是基本學習工具,無工具又點學其他知識,自然無心機讀書。」

理解讀寫難處

一般人不明白何謂對字詞的不理解,如「我今日好開心」,在某些讀寫障礙學生眼中會變成「我今」、「日好」等難以理解的詞。丁老師無奈道:「這已經不是『睇得多就知,聽得多就明』的問題。當字詞愈來愈多,或者小朋友長大了不好意思開口,可能連最簡單的字詞都看不明白。」

家長不妨將學習標準稍作調節,如老師要默寫10個詞語,若讀寫障礙學生能背好5個詞,亦可視之為滿分,從中為學生建立成功感。「成長需要時間,他們不是低IQ,不是懶、不肯讀,只要找出對的方法。」

有位碩士畢業的女生從小默書總是零分,但她很努力溫習,付出跟成果完全不成正比,直到中七那年得知有讀寫障礙,多年來的零分之謎終於解開。幸好她學習生涯中遇上不少良師,肯定她的思辨能力和說話技巧,即使事倍功半也能咬緊牙關堅持下去,後來慢慢學會借助書本的錄音版本來幫助閱讀,當遇上挫折或被誤解時,更會勉勵自己「不理解是常態」,以樂觀性格迎接挑戰。

 

 

作者:劉妙賢
責任編輯:李越樺

承蒙香港金紫荊扶輪社 Rotary Club of Golden Bauhinia Hong Kong 慷慨贊助!博思會特設「香港金紫荊扶輪社.博思會學生勤到獎」,以鼓勵讀寫障礙學生上課勤到準時,持續認真學習,達致支援課程的最佳效果。 頒獎典禮於上星期日在東莞工商總會張煌偉小學舉行,今屆已經是第四屆,共有35名學生獲得此殊榮,獲得嘉許獎狀、書券及獎學金,場面熱鬧。為答謝香港金紫荊扶輪社多年來對博思會的持續支持和鼓勵,我們一眾得獎同學以及職員,製作了雀鳥心意咭以表謝忱。

博思會自成為國際讀寫障礙協會全球合作夥伴 (The International Dyslexia Association Global Partners)後,積極與鄰國夥伴互相聯繫及交流心得。 本會的課程及服務經理 教育心理學家 招麗儀女士, 獲邀參與由新加坡讀寫障礙協會(Dyslexia Association of Singapore, DAS) 於2022年6月23及24日舉辦的「第八屆特殊學習困難聯合研討會2022」(The 8th UNITE SPLD Conference 2022)。就有關「及早識別讀寫障礙」(“Don’t wait for your child to fail – The importance of Early Assessment and Diagnosis”) 議題,在研討會與來自亞州各地的成員,分享香港扶持讀寫障礙學童方面的發展進程,以及博思會在此進程中扮演的角色。 論壇中,除了招姑娘的分享之外,來自新加坡、印度及印尼的講者亦分別分享了他們的學習文化、學童的識字年齡及識別讀寫障礙學童的工具等。各地文化雖異,但各人均認同「及早識別讀寫障礙」的重要性。

 

及早為孩子識別讀寫障礙,

盡早作出支援,能有效提升學習成效!

是次講座筆記包括:

 

新冠疫情下,面對疫情和學習模式的轉變,對於家長或者學童而言都有一定的壓力,學童的學習效能、心理、言語發展以及人際關係等方面也受到一定的影響。博思會多年來致力為讀寫障礙學生提供學習支援、專業評估及治療服務,明白家長所需,是次講座系列由本會教育心理學家、言語治療師以及職業治療師主講,分享各種幫助提升學童學習成效和自我管理的方法,也希望透過這些技巧的分享,令在新常態下學習的幼稚園學童能在新學期適應小一生活。

 

「疫」境求進,專家拆解支援學障技巧之講座系列經已圓滿結束,以下是講座筆記之精華,歡迎瀏覽並轉寄給有需要的朋友。

博思會每年均舉辦數次家長講座及互動工作坊,敬請繼續留意博思會Facebook的動向啊!

Line

【講座一筆記 】勤有功,戲有益 – 如何透過遊戲提升言語技巧?

姜姑娘在講座中,為不同年紀孩子的家長,介紹了不同遊戲,遊戲除了可以增進身心的健康和快樂、發揮想像力外,家長還可以透過遊戲促進兒童的語言發展,同時培養親子關係,立即按圖了解更多 。

姜姑娘建議,家長選擇遊戲時應該先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特質、能力、喜好及脾性等,知己知彼才能事半功倍。當懷疑孩子出現詞彙學習困難的表徵時 (如:學習詞彙速度較慢、尋找詞彙困難等),應尋求專業協助,不要自己「估估下」。

玩玩具可以刺激小朋友語言能力?

什麼情況下,小朋友才需要言語治療?

.

.

.

Line

【講座二筆記】如何幫助有學習困難幼兒順利過渡小一?

由幼稚園升上小一是重要的學習里程,面對各種疫情和上課形式的改變,患有早期學習困難的孩子如何適應?教育心理學家陳靜琼姑娘於講座和大家分享如何幫助孩子跨過學障,獲益良多!

 

及早為孩子識別讀寫障礙,盡早作出支援,能有效提升學習成效:

.

.

.

Line

【講座三筆記】小孩不慢 – 如何培養自我管理能力? 

小朋友經常「唔專心」、「叫極唔郁」、情緒突然失控,令家長十分「頭痛」,原來這些執行功能和學習有著密切的關係!博思會職業治療師譚麗娟女士於早前在網上和大家分享培養自我管理能力小貼士。家長可以從旁導向,協助小朋友自己訂立目標、計劃、實行再檢討,必要時亦可透過小工具如時間表、視覺提示等輔助他,讓小朋友嘗試自己完成任務,培養他的執行能力!

.

.

.

Line

「疫」境求進,專家拆解支援學障技巧之講座系列經已圓滿結束,歡迎瀏覽並轉寄給有需要的朋友。

博思會每年均舉辦數次家長講座及互動工作坊,敬請繼續留意博思會Facebook的動向。

關於博思會

博思會於2001年成立,並註冊為慈善機構(編號:91/6189),致力以專業及實證為本的教學方式,幫助有讀寫障礙的兒童跨越困難,重拾學習的興趣與自信。

 

歡迎您透過網上捐款支持我們的工作:

https://pathways.org.hk/support-us/

Graphics by Freepik

在香港,平均10位有1位同學有讀寫障礙,或許讀寫障礙的學童在學習上所遇到的困難,不易被大眾理解,但透過畫作,我們可以透視到他們的內心世界。

 

適逢博思會成立20週年,我們藉此機會讓這群學童想像20年後的自己是怎樣,再畫一幅自畫像,並於今年年頭,在港鐵顯徑站的社區畫廊展出他們的作品! 現在,博思會學習中心(九龍) 正展出這些畫作,歡迎大家前來欣賞!

 


 地址:九龍旺角新填地街470號海島中心一樓1-3室

(旺角港鐵站C2出口,步行約3分鐘即可到達)

學生作品

新一期《博思薈訊》新鮮出爐!精彩內容包括:

 

【老師影響生命,讀障生找到學習天堂】

自小喜愛讀書的「阿冼」,偏偏是一位讀寫障礙的學生,成績不如理想,被別人誤解為未盡全力,學習路上充滿荊棘。然而,有賴不同階段老師的啟發,她找到了學習天堂,並最終成為香港理工大學社會科學哲學碩士!究竟她是如何克服這些困難?

 

【疫情下的言語治療】

博思會資深言語治療師姜秀青姑娘,為大家分享疫情下的言語治療與一般面對面治療的分別,也為家長提供一些在家訓練的建議,減輕大家對線上治療的憂慮。

 

承蒙天星小輪有限公司的贊助,博思會的廣告得以在五月份張貼在尖沙咀天星碼頭。找到我們,記得捐款支持我們的工作啊!

 

——————

有關博思會:

博思會為註冊慈善機構 (編號: 91/6189),一向以非牟利形式為讀寫障礙學生提供支援服務,也有為經濟困難的家庭提供學費減免資助 。教育是長遠投資的工作,我們需要大家的慷慨解囊,才可維持到教學及服務質素,讓他們得到寶貴的學習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