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專訪】及早識別讀寫障礙學童 認清長短處 找對學習方法
近年SEN學生受到不少關注,當中有不少是看不到的障礙,讀寫障礙便是其一。
從事特殊學習需要教育的英文老師丁元春笑說:「讀寫障礙不是不讀書的藉口,只是需要多點時間找出適合的學習方法。
我們不是step by step,而是toe by toe,逐少慢慢建立學習的意識,最緊要幫學生找回成功感。」
有位女大專生小時候被診斷為讀寫障礙、專注力不足和過度活躍,卻在中小學期間拿下逾50次全港朗誦或演講比賽的獎項,完全打破坊間對特殊學習需要學生的既有印象。
博思會資深英文老師丁元春指,「家長先要接受事實,更加不要將讀寫障礙無限放大,無形中小朋友都會嚇怕,以為自己讀不到書,升不了班。有些中學生更會認為升不到大學,將來生活好難安穩,感到好徬徨。」
讀寫障礙不是病
多年來丁老師接觸不少讀寫障礙學生和家長,她無奈指有些是瞞着家人偷偷前來的,最怕從此被標籤。「不少人對讀寫障礙仍然有很多誤解,會問幾時先醫得好。這個不是病,是天生的神經系統問題,只能以不同方法來處理,絕對不是醫治。」她認為讀寫障礙就如近視,並不是病,佩戴眼鏡就可以,只要用對方法便能解決問題。
我手寫我心,對一般人來說是自然而然的事,其實當中牽涉很多步驟,包括語音處理、視覺及聽覺認知能力、列序或組織能力等。丁老師說:「我們習慣將文字變回聲音,聲音在腦中才有意思,之後再用手寫出來,如果其中一個步驟的運作慢些或卡着,便形成障礙。」
丁老師就如偵探一樣,找出學生的讀寫問題,如從中文的形音義、英文的拼音着手,包括分不清b或d、混淆意思相近的字詞等,再逐一擊破。
「當長大了,就要學懂使用應對方法來解決,如記憶力弱,可用圖像分析、分類等來協助。他人在幫你的時候,自己都要慢慢建立一套適合自己的方法。」就如朗誦得獎的小女生記憶力弱,其他同學15分鐘就能背好的朗誦內容,她可能需要3小時才背好。小女生漸漸發覺死記硬背行不通,便用故事形式來理解文章,即時入腦得多。
正面成長心態
讀書障礙只是解釋,不是不讀書的藉口。丁老師說:「成長心態好重要,不要因為自己是讀寫障礙,就理直氣壯地不讀書,自我劃地為限。」就如博思會以迷宮為標誌,學生要懂得山不轉路轉。「前面既然是牆,點解要一直向前撞,不會轉彎呢?可能向右移一步就是大門。」
不時跟家長會面時,丁老師總感到他們背負的沉重壓力和無力感,皆因小學每周必備的默書最能見真章。「點解溫極都唔識、點解唔記得、就算溫得好熟,第二朝又唔記得,或者默出來甩甩漏漏,又唔係全個字形無,而是少咗筆劃,對形音義掌握得好差。」
丁老師建議家長先認同和諒解學生的難處,舉例如寫韓文就似畫符號一樣,即使韓文是拼音文字,看不懂自然讀不出來,更何況要默寫出來。「語文是基本學習工具,無工具又點學其他知識,自然無心機讀書。」
理解讀寫難處
一般人不明白何謂對字詞的不理解,如「我今日好開心」,在某些讀寫障礙學生眼中會變成「我今」、「日好」等難以理解的詞。丁老師無奈道:「這已經不是『睇得多就知,聽得多就明』的問題。當字詞愈來愈多,或者小朋友長大了不好意思開口,可能連最簡單的字詞都看不明白。」
家長不妨將學習標準稍作調節,如老師要默寫10個詞語,若讀寫障礙學生能背好5個詞,亦可視之為滿分,從中為學生建立成功感。「成長需要時間,他們不是低IQ,不是懶、不肯讀,只要找出對的方法。」
有位碩士畢業的女生從小默書總是零分,但她很努力溫習,付出跟成果完全不成正比,直到中七那年得知有讀寫障礙,多年來的零分之謎終於解開。幸好她學習生涯中遇上不少良師,肯定她的思辨能力和說話技巧,即使事倍功半也能咬緊牙關堅持下去,後來慢慢學會借助書本的錄音版本來幫助閱讀,當遇上挫折或被誤解時,更會勉勵自己「不理解是常態」,以樂觀性格迎接挑戰。
作者:劉妙賢
責任編輯:李越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