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科曾芷瑩老師自述:我喜歡博思會的原因+增加識字量小秘訣

發表於 2023-07-04

我喜歡博思會的原因

“我在大學時期曾經替一個發展遲緩的學生補習。有一次,我叫學生專心點,當時他的回應令我很意想不到:「其實我已經很專心,很努力,為什麼大家總說我不專心,不努力?」

那刻我突然醒覺,我是否用了自己的尺去量度對方?我有沒有真正了解小朋友的特殊需要?”

這件事讓我在畢業後很想專注幫助SEN(特殊學習需要) 小朋友,希望可以真正幫助小朋友學習,於是來了博思會做老師,轉眼已經做了十一、二年!由於博思會是以小班進行教學,因此老師較容易與學生建立關係,也容易進入到他們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的難處。我覺得在博思會任教是一份「對人」的工作,比較人性化,能夠針對學生的需要,從而幫助他們,我覺得很有意義!

在小組裏,學生難免會有能力上的差異。為此,我設計了一些學習活動,計分規則以「態度分」的比重最高,能力較高的同學便很樂意幫助能力較弱的同學。在這個過程中,能力較弱的同學可以得到幫助和感到被接納,能力較高的同學更能鞏固所學和建立自信,可說是一舉兩得。

有些讀寫障礙的學生在學校裏已累積了不少學習中文的挫折,令他們覺得上課就是失敗的經歷,因此建立他們的成功感尤其重要。我希望學生可以在博思會學習各種補償策略,例如以故事識字法、部件部首識字法和上文下理推測法等等去增加識字量,從而改善其閱讀能力,讓他們能自主學習。

增加識字量小秘訣

識字量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2007年的「香港小學學習字詞表」,就收錄了3,172個常用字,可見增加孩子識字量極為重要。以下是增加識字量的四個小秘訣:

、中文字有80%以上是「形聲字」,因此教導孩子「部首」和「聲旁」對認知有極大的幫助。例如:「蜻」字,因為蜻蜓是昆蟲,所以屬「虫」部,而它的讀音是「青」,所以「青」是它的聲旁。

、學習非形聲字,可以嘗試使用「圖像識字法」。例如:「森」字,可以把它想像成三棵品字型排列的大樹,「傘」字則可以把它想像成四個人在一把雨傘下。

、誇張的故事識字法有助學生記憶。例如:「醜陋」,可以為它編這樣的故事—小明不小心喝了「酒」,詞語寫得像「鬼」畫符,老師扭他的「耳朵」,給了他一個「丙」級分數,罰他坐在「椅子」上(故事雖然不合理,但有趣滑稽的畫面會令學生有更深刻的印象)。

、培養閱讀的習慣,增加識字量。閱讀書本後,可以把新學到的詞語寫在「 字庫銀行」,並訂立複習的計劃,例如:每星期朗讀三次,並用詞語口頭造句,充分理解字詞的形、音、義,由此把詞語化為長期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