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一般會在幼稚園高班開始學習書寫;然而,他們的小手肌尚未發展成熟,若然盲目操練抄寫,不但未能幫助孩子掌握正確書寫方法,甚至可能有損他們的學習動機。因此,我們需要了解幫助幼兒有效學習書寫的原則及方法,以避免過度操練。認讀是孩子建立閱讀能力的重要基礎,因此我們在上兩節介紹了能有效促進幼兒識字的方法。除了對字形的記憶外,幼兒的寫字能力還關乎小手肌肉協調發展、對文字結構的理解、以及對筆順的掌握等(Cheng, Li-Tsang, Chan, & Lo, 2013);我們需要循序漸進,全面地提升這些能力,才能有效地幫助孩子記憶及書寫字詞。本節將會分享一些有助幼兒書寫發展的要訣及方法。

 

家長可以透過以下三方面的策略,幫助孩子做好書寫前的準備功夫:

 

(一)寫前小肌肉訓練

幼兒的手部肌肉力量不足會大大影響其執筆姿勢、書寫力度和字體,因此在學習執筆寫字前,宜先加強孩子前三指(拇指、食指及中指)的肌肉力量及靈活性。以下是一些可以幫助孩子鍛鍊小手肌及手眼協調的小練習例子:

初階:撕紙、搓紙球、串珠子、畫橫線、剪紙

中階:搓泥膠球、夾衣夾、畫簡單圖形、剪直線

高階:用筷子夾泥膠粒/海綿波波、點對點連線

進階:用筷子夾紙球

家長可因應孩子現有的能力,給予他們能力可及的任務。可透過親子遊戲或製作小手工等方式,製造機會讓孩子強化小手肌。

 

(二)學習基本字形結構及筆順原則

 

  1. 分拆字形結構:教導孩子寫字前,先解釋基本的中文字形結構,利用「字形尺」按中文的結構特點將字分拆,可幫助孩子記憶和提取該個字的寫法。基本字形的結構及相關例子如下:
上下: 炎、昌、花、雲 左右: 明、林、打、的
外內: 巨、向、同、問、司 全包圍: 回、因、困
品字型: 品、森、蟲

 

 

 

 

 

 

 

 

家長可利用具體比喻(如切蛋糕、砌Lego 等)幫助孩子理解如何分拆字形結構,另外,亦可以遊戲方式考考孩子如何分拆文字或將不同部件組成文字。

2. 筆順歌:可將筆順歌當作兒歌,跟孩子一邊唸,一邊跟著做動作,以幫助幼兒掌握書寫中文字的筆順原則。

                          寫字要正確,筆劃要清楚,

                        先橫後直寫個十,先上後下寫個二,

                        先左後右寫個你,先撇後捺寫個人,

                       先中後兩邊寫個小。

 

(三)多感官學習法

運用多感官學習,把眼、耳、口、手等感官的信息融入於學習中,再加以重複練習,能加深孩子對文字的記憶(胡御珍,2005),學習效果更理想,過程亦更有趣。以下是一些多感官學習的活動例子:

  1. 口唱書空:家長作筆順示範,一邊寫一邊讀出筆畫(點、橫、直、撇、捺、鈎);孩子跟著家長一邊讀一邊用手在空中書寫,動作大一點亦無妨,但次序及方向要正確。
  2. 利用觸覺學習:讓孩子用手指把字寫在不同質感的物料上(如幼沙、白米、幼鹽、沙紙、絨紙、桌面等),利用感官記憶線索幫助提取文字的結構和筆畫。家長亦可用手指把字寫在孩子的背或手掌上,然後讓孩子猜猜所寫的是甚麼字。
  3. 利用顏色凸顯部件:用多種顏色筆來寫出字的不同部件,加深視覺印象。

孩子正式學習寫字時,家長可綜合以上技巧,利用「切、 法、寫、查四步法」,有系統地指導孩子:

第一步 – 切:將文字按字形結構切開。

第二步 – 法:利用合適方法,幫助孩子記憶字形及筆畫。
除了上述的「多感官學習法」外,亦可使用「將文字圖像化」及「部首聯繫字義」的方法(詳細見第十一章:如何連結字的形、音、義?)。

第三步 – 寫:讓孩子嘗試臨摹文字。家長應多加讚賞及鼓勵孩子的努力,不必太著重正確與否。

第四步 – 查:家長與孩子一起檢查所寫的字是否正確,包括筆畫、部件的大小、部件的位置等。如有錯漏,毋需擦走孩子的字,可用另一種顏色的筆加上漏了的筆畫,或在旁示範正確的寫法,然後鼓勵孩子再嘗試寫一次。

四至六歲的幼兒書寫能力尚未發展完善,家長毋需急於訓練默寫,亦不應在學習書寫的過程中擦走孩子的字或過度糾正,以免孩子因挫敗感而對學習寫字有所卻步。宜先建立及鞏固孩子的基礎能力,循序漸進地學習,才能有效地學習書寫,建立讀寫的信心。

家長亦宜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多加觀察,若發現孩子認讀或寫字出現明顯困難(有關讀寫困難的先兆,見第九章:讀寫障礙:文字學習的困難),應與老師緊密溝通,以便及時作出適當轉介並為子女提供輔導。下一節是本系列的最後一章,我們將會分享一些培養孩子讀寫能力的「家長心法」。

撰文:香港大學實習教育心理學家陳潔笙、廖藝婕
顧問:博思會資深教育心理學家陳靜琼博士

參考資料

Cheng-Lai, A., Li-Tsang, C. W., Chan, A. H., & Lo, A. G. (2013). Writing to dictation and handwriting performance among Chinese children with dyslexia: Relationships with orthographic knowledge and perceptual-motor skills.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34(10), 3372-3383.

胡御珍 (2005).《以「多種感官教學法」提升學生的讀寫能力》. 香港:教育局

有用連結

識別及支援有讀寫困難幼兒系列 – 其他文章分享

閱讀是一門複雜的任務,而識字是學習閱讀的先決條件。識字與否,取決於我們能否將文字的形、音、義緊扣起來(Plaut, 2005)。因此,要幫助孩子建立識字量,便要訓練他們連繫文字符號以及其相應的讀音和意義;再透過不斷重溫,他們的記憶會更穩固,認讀的速度亦會越來越快。上回提及到,我們可透過朗讀繪本及親子伴讀等方式,促進孩子認讀及口語與書面語轉換的能力(見第十章:朗讀圖書促進識字)。本節則會分享一些日常方法及遊戲,讓家長掌握幫助幼兒溫習字詞、促進認讀的技巧。

有甚麼技巧可幫助幼兒加強字形、字音和字義的連結?

1. 將文字圖像化:從字形能容易聯想出實物的象形文字或部首著手(例:「日」、「月」、「山」、「木」、「火」、「牛」、「艹」等)。家長可講述文字演變的故事,或直接將字形掛勾相關的圖像;例如展示出太陽的圖片、講解古人如何發明出有關太陽的象形文字,並演變成現今的漢字「日」。此舉可幫助孩子更容易記憶該文字的字形及意思,同時提升對文字的興趣。

   

2. 部首聯繫字義:解說部首的意思後,再利用部首連結相關字詞的意思,例如有「艹」(草花頭)的文字均與植物有關,包括「花」、「草」、「菜苗」等。

其他例子:

3. 以字/詞義分類:將詞語按主題或類別分類來學習,有助孩子利用字義提取相關字詞的讀音和字形。

例子:

遊戲一:尋字遊戲

目的:幫助孩子更牢固地聯繫字詞的形、音、義,增加識字量

  • 準備一些常用的中文詞彙,製成字卡或詞語卡。
  • 將字卡攤開隨機放在桌上,當家長讀出一個字詞時,孩子便要盡快拍或指出那張字卡。
  • 孩子拍出正確的字卡後,家長可馬上說出下一個字詞;亦可偶爾停一停,請孩子解釋該詞語的意思(例:「醫生」係幫我哋醫病嘅人),若孩子的回答合理,應加以讚賞。
  • 起初可選約 4-5 張字卡進行遊戲,並給予時間讓孩子作出反應。當孩子熟習玩法後,家長可以加快速度、增加字詞的數量、或混入相近的字詞,增加刺激度;親子亦可輪流互換角色進行遊戲。

遊戲二:部首對對碰

目的:幫助孩子分辨近形字,並明白部首有提示字義的作用。

  • 收集一些字形相近但部首不同、而孩子能容易明白其意思的字(例:「燈/橙」、「跑/炮」、「浪/狼」、「池/他/她」、「跳/桃/挑」、「苗/雷」、「藍/籃」)。要留意應選擇常用的基礎字詞,不應太艱深,令孩子難於記認,失去學習興趣。
  • 製作字卡時,留白部首的位置;另外再製作一些部首卡。(如圖一示)
  • 展示留白了部首的字卡,並給予 2-3 個部首供孩子選擇。(如圖二示)
  • 描述該字的意思,請孩子按字義選出正確的部首卡。
    (例:呢個係「燈籠」嘅「燈」字,咁我哋應該擺邊個部首落去呢度呀(指著留白位置)? / 呢個係「橙汁」嘅「橙」字,咁我哋應該擺邊個部首落去呢度呀?
  • 在過程中,家長可盡量把握機會提示其部首字形所引伸的意思。
    (例:古代嘅人係用火嚟點著啲燈籠嘅,所以個部首就會係火字旁喇 / 整橙汁嘅橙係一種水果,即係植物嚟㗎喎,所以個部首就會係木字旁喇
  • 若孩子能選出正確的部首,家長亦可請孩子當「小老師」,解釋一下為何會選擇這個部首,若孩子的回答合理,應加以讚賞。
  • 家長和小孩也可利用拼好的字,說出更多由這個字組成的詞語或句子,以深化孩子對字義的記憶。(例如「燈」字:「開燈」、「燈泡」、「燈光」、「睡覺前要關燈」、「書枱上有盞枱燈」等)

圖一

圖二

識字是閱讀的基礎,因此,要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及能力,便要先幫助他們掌握識字策略,以增加識字量。要鞏固孩子的認讀能力,必須多看、多讀,才能加深他們對文字的記憶;家長可結合朗讀繪本與上述的訓練遊戲,雙管齊下來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當孩子能正確分辨及認讀不同文字,到了閱讀及書寫的時候便能更得心應手。下一節,我們將會介紹幫助建立幼兒書寫能力的方法。

撰文:香港大學實習教育心理學家陳潔笙、廖藝婕

顧問:博思會資深教育心理學家陳靜琼博士

 

參考資料

Plaut, D. C. (2005). Connectionist approaches to reading. The science of reading: A handbook, 24-38.

有用連結

識別及支援有讀寫困難幼兒系列 – 其他文章分享

幼兒在生活環境中,逐漸理解符號及文字,知道這些「字符」原來有固定的讀音和意思,好像「→」意指向右方、「M」是麥當勞快餐店的商標、「天」就是抬頭望見的天空。一般幼兒在學習文字的過程中,經教導及接觸幾遍後,一般都能牢記字形,並連結其字音及字義;然而,有讀寫困難的幼兒在形、音、義的連結上有較大困難,因此需比一般幼兒花更長的時間來學習文字。

 

在先前的章節中,我們提及到幼兒的口語能力與讀寫發展息息相關,而閱讀的另一要素便是識字。我們常聽說有讀寫障礙的兒童會寫出「鏡面字」,但其實除了「鏡面字」外,家長也可從以下與文字學習相關的行為,觀察出讀寫困難的先兆:

 

  1. 認讀方面:
  • 未能掌握「一字一音」的概念
  • 文字記憶不牢固:花較長時間認讀文字,即使學會後亦很快遺忘;學習數字及英文字母也需多次教導才能記住
  • 未能流暢地認讀:即使能逐個字認讀,卻未能準確而流暢地讀出較長的句子或兒歌
  • 混淆相近的字形:容易混淆近似的中文字、英文字母或數字,如「大」和「太」、「牛」和「手」、「i」和「j」、「b」和「d」、「6」和「9」
  • 混淆意思相近的字詞:容易混淆意思相近的詞語,或倒轉詞語的讀音,如「花園」讀成「公園」、「晴天」讀成「天晴」
  • 字音連結不穩:知道字詞的意思,但未能正確讀出字音,如將「美麗」讀成「靚」、「小」讀成「細」

 

  1. 默寫方面:
  • 寫字能力比同齡小朋友弱:如字形比例欠佳、漏筆劃、寫過界、寫字速度慢等
  • 鏡面字:容易將中文字、英文字母或數字倒轉來寫,如「人」寫成「入」、「m」寫成「w」、「6」寫成「∂」;或將英文生字倒轉來寫,如將「yes」串成「sey」
  • 未能牢記寫法:經重複指導後仍未能按照筆順書寫中文字;同一個字會出現幾種寫法,如將「大」字寫成「太」和「天」
  • 以畫畫般的方式抄寫文字

 

家長可以透過一些小遊戲,了解孩子的讀寫發展情況,同時製造更多機會培養孩子的閱讀流暢度及鞏固文字記憶,一舉兩得。

 

遊戲一:速讀王

目的:幫助孩子辨別常見的字詞,提升認讀速度

  1. 準備一些英文字母 / 數字 / 常見的簡單中文字詞,製成字卡。
  2. 將字卡隨機放在桌上,請孩子逐張掀開並盡快說出字卡中的字詞。家長可協助計時。如是者重複 2-3 次,每次均鼓勵孩子加快速度完成。
  3. 起初可只選約 5 張字卡進行遊戲,並給予時間讓孩子作出反應。當孩子熟習玩法後,家長可以加快速度、增加字詞的數量、或混入相近的字詞(如「m」和「n」;「b」、「d」、「h」和「p」;「口」、「日」和「目」等),亦可輪流互換角色進行遊戲。

遊戲二:速讀兒歌

目的:幫助孩子牢記基礎字詞,增加閱讀流暢度

  1. 把一些孩子已懂的基礎中文字,編成簡短兒歌或篇章。例如用「大」、「小」、「口」、「魚」四個基礎字編成:

大魚口大,
小魚口小。
大口魚,魚口大,
小口魚,魚口小。

  1. 先解釋文章意思,並讓孩子熟悉每個字的讀音。
  2. 請孩子逐字指著朗讀文章,家長協助計時。可重複指讀 2-3 次,並鼓勵孩子加快速度完成。

有潛在讀寫困難的幼兒,在開始學習文字時會出現明顯困難,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留意,並與老師緊密溝通,以便及時作出適當轉介。下一節,我們將會介紹更多幫助幼兒發展及鞏固讀寫能力的方法。

 

 

撰文:香港大學實習教育心理學家陳潔笙、廖藝婕

顧問:博思會資深教育心理學家陳靜琼博士

 

 

參考資料

 

香港特殊學習困難研究小組. (2006). 香港學前兒童學習行為量表(家長版).

 

有用連結

識別及支援有讀寫困難幼兒系列 – 其他文章分享

美國心理學家 Whitehurst 提出的「對話式閱讀」包含四個步驟,讓父母引導孩子主動說故事,從而建立幼兒的語言能力(Whitehurst et al., 1988),鞏固幼兒學習閱讀的先備條件。上回介紹了五種提問方法及正面回饋的技巧,這次會講解一下擴展及複述兩個步驟。有關擴展的技巧,家長可回顧先前第四及第六章的內容。(詳見第四章:打好口語基本功,要聽得清時講得準!第六章:句子講得好,讀寫能力亦更好?)

「擴展」及「複述」有甚麼好處?

  • 家長藉著擴展孩子的回答,示範以精確的詞?及結構完整的句子表達意思,增加孩子聆聽及學習準確的用詞和說話的機會。
  • 請孩子複述擴展後的詞?及句子,目的是給孩子更多機會去練習良好的口語表達,有助提升他們的語言理解、說句子及敍述故事的能力。
  • 在說故事的過程中讓孩子參與更多,使他們更投入。

擴展(Expand)常用的方法

複述(Repeat)要訣

  • 以提問或直接鼓勵孩子複述經擴展的詞彙或句子,家長宜耐心等候孩子回應,在需要時提供輔助,例如家長先說出上半句讓孩子說下去,或與孩子一起複述。
  • 家長可以重複問題的方式引導孩子複述句子,以免過於機械式,令孩子感到沉悶。
  • 家長要緊記給予正面回饋和讚賞。

 

 

「對話式閱讀」強調親子之間的互動,父母對孩子的細心教導及正面回饋是促進孩子語言發展的關鍵。父母在閱讀的過程中對孩子的引導,讓孩子在語言世界中能更茁壯成長。下一節,我們將會進入文字的世界,介紹有關認讀、默寫方面的讀寫障礙先兆。

 

撰文:香港大學實習教育心理學家陳潔笙、廖藝婕

顧問:博思會資深教育心理學家陳靜琼博士

 

參考資料

 

Whitehurst, G. J., Falco, F. L., Lonigan, C., Fischel, J. E., DeBaryshe, B. D., Valdez-Menchaca, M. C., & Caulfield, M. (1988). Accelerating language development through picture book reading.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4, 522-559.

有用連結

識別及支援有讀寫困難幼兒系列 – 其他文章分享

 

 

兒童的語言發展像層層遞進的階梯,由學習詞彙開始,然後至句子以及理解和敍述故事的層面。在這發展過程中,繪本是個很好的媒介培養孩子理解故事的能力,並讓他們步進文字的世界。美國心理學家 Whitehurst 建立的「對話式閱讀」強調親子之間的互動,讓父母在親子共讀時,利用一些對話般的閱讀技巧,將幼兒從被動的聆聽者轉化為主動的說故事者,父母則擔任引導和協助的角色;只須透過四個簡單的步驟,便能有系統地建立幼兒的語言能力(Whitehurst et al., 1988)。

 

「對話式閱讀」有甚麼好處?

  • Whitehurst et al.(1988)的研究顯示,進行「對話式閱讀」訓練後,幼兒的口語詞彙及口語表達流暢度比同齡幼兒發展快約 6 及5 個月。
  • 本地研究證實「對話式閱讀」不單能提升幼兒對閱讀的興趣,更能促進他們的口語詞彙量及中文書面詞彙的認識(Chow et al., 2008)。
  • 「對話式閱讀」中的親子互動能強化正面的親子關係。本地研究指出,家長與孩子進行「對話式閱讀」後,認為自己在管教及親子溝通的技巧上均有提升(Ganotice et al.,2017).。

 

「對話式閱讀」4步驟 

 

 

 

「對話式閱讀」例子

家長 :「叔叔點解要返屋企?」(提問 Prompt

孩子 :「有月亮。」

家長:「係喎(回應 Evaluate

家長:「好夜喇,所以叔叔要返屋企瞓覺。」(擴展 Expand

家長:「叔叔要返屋企瞓覺。你跟我講一次。

孩子:「叔叔要返屋企瞓覺。」(複述 Repeat

 

[家長Q&A]

Q:怎樣引發孩子說故事呢?有甚麼要留心的?

A:「對話式閱讀」以問題引發孩子留意故事的發展和細節,促進孩子對故事的理解及表達能力。

 

  1. 五種提問方法(CROWD
  • 因應孩子的能力提問適合的問題,可多用能引發直接及有具體答案的問題 (填充式、回想式、六何法),讓孩子能從故事及圖畫中取得答案,從而更掌握故事的脈胳。
  • 給予時間讓孩子回應。若孩子未能回答,家長可以動作、聲音或圖畫提示,協助孩子想出有關的故事細節。


  1. 正面回應
  • 正面回饋孩子的回答,簡短的回應 (例:係喎、嗯、哦) 能讓孩子知道你用心聆聽他們的回答。
  • 積極讚美與鼓勵兒童的表現(例:讚賞孩子所答的、留心聆聽、專注、願意猜想等),提高孩子的成就感及動機。

 

閱讀繪本對孩子的讀寫萌發十分重要,而「對話式閱讀」這種親子共讀的方式提供孩子充份口語表達的機會,亦能提升他們理解事件的能力。在過程家長要緊記讚賞孩子的投入、專注和努力嘗試啊。下一節,我們將會解說「對話式閱讀」中擴展及複述兩個步驟的技巧。

 

撰文:香港大學實習教育心理學家陳潔笙、廖藝婕

顧問:博思會資深教育心理學家陳靜琼博士

 

 

參考資料

 

Chow, B. W. Y., McBride-Chang, C., Cheung, H., & Chow, C. S. L. (2008). Dialogic reading and morphology training in Chinese children: Effects on language and literacy.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44(1), 233.

 

Ganotice Jr, F. A., Downing, K., Mak, T., Chan, B., & Lee, W. Y. (2017). Enhancing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through dialogic reading. Educational Studies, 43(1), 51-66.

 

Whitehurst, G. J., Falco, F. L., Lonigan, C., Fischel, J. E., DeBaryshe, B. D., Valdez-Menchaca, M. C., & Caulfield, M. (1988). Accelerating language development through picture book reading.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4, 522-559.

 

有用連結

識別及支援有讀寫困難幼兒系列 – 其他文章分享

當幼兒日漸掌握不同的詞彙,便會由只講單詞、短語(例:「洗手」、「食飯」),逐漸開始學會運用由三個詞彙組成的句子(例:「媽媽買餸」、「弟弟食車厘子」、「落去玩鞦韆」)。一般幼兒於三歲時能組織平均 5-6 個字的簡單句子,而隨著年齡的增長,話語的長度亦會不斷增加(謝錫金,2006)。三至四歲正是幼兒從簡單句發展到複雜句的階段(黃瑞琴,2003),本節將提供一些日常對話技巧,讓家長更有效培養幼兒的句子組織及表達能力。

句子表達與讀寫能力有甚麼關係?
● 良好的句法意識有助兒童理解和運用句子,與他們將來閱讀理解及寫作能力有顯著的關係(Nation & Snowling, 2000;楊坤堂,2004)。
● 若孩子較遲才能用完整語句表達意思、時常顛倒句子內字詞的次序、或未能準確複述別人剛說過的句子,可能反映著潛在的讀寫困難。(詳見第二章:講嘢論盡,讀寫困難先兆?

能說好句子,孩子需要有甚麼先備條件?
● 掌握充足的詞彙
● 懂得運用不同的詞類(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代詞、量詞等)
● 掌握基本句式(即是字詞組合成句子時要依從的排序規則。例如:「哥哥踢波」而不是「踢波哥哥」。)
● 懂得在句子中運用停頓及連接詞(例:「仲有」、「同埋」、「然後」等)

要教孩子說好句子,家長該注意甚麼?
1. 借助實際環境:讓孩子從身處的環境中學習句子,最為有效。
2. 給予簡潔指示:給予孩子的指示應簡潔、清晰(例:攞杯比爸爸、將姐姐嘅水樽放入袋、請你坐喺呢張凳度),有助孩子掌握及記憶句子的結構。
3. 示範完整句子:描述孩子的行為表現或與孩子對答時,盡量使用完整句子(例:妹妹畫嘅畫好靚喎;我哋用紅色筆畫朵花;佢哋一邊聽音樂,一邊跳舞),以提供適當的語言示範。
4. 鼓勵孩子多講:多用提問引發孩子用說話來表達自己的需要及想法 。(見技巧一)
5. 逐步提升句子的複雜程度:基於孩子已有的說話能力,逐步擴展句子的內容及語法的準確度。(見技巧二)

技巧一:以六何法豐富句子結構
1. 利用六何法提問〔甚麼(what)、哪裏(where)、誰人(who)、何時(when)、為甚麼(why)和怎樣(how)〕,引發孩子說話。
2. 將孩子的回答修正及擴展,亦可加入合適的連接詞,並請孩子複述一次。
3. 孩子可自行或在家長協助下複述說話,家長應讚賞孩子的努力,鼓勵孩子日後多說完整句子。

[例子1]
家長: 「呢個咩嚟㗎?」(指着蛋糕)
小朋友: 「蛋糕。」
家長: 「去邊度買蛋糕呀?」
小朋友: 「麵包店。」
家長: 「係喇!我哋去麵包店買蛋糕,你跟我講一次?我哋⋯⋯」
小朋友: 「我哋去麵包店買蛋糕。」

[例子2]
小朋友: 「姐姐買嘢。」
家長: 「係呀,姐姐買咗啲咩?。」
小朋友: 「菜。」
家長: 「係喎,呢個叫生菜,仲有呢?」
小朋友: 「紅蘿蔔、粟米!」
家長: 「姐姐買咗生菜、紅蘿蔔,同埋粟米。我哋試下講一次?姐姐買咗⋯⋯」
小朋友: 「姐姐買咗生菜、紅蘿蔔,同埋粟米。」

[例子3]
小朋友: 「妹妹喊。」
家長: 「妹妹點解喊呀?」
小朋友: 「佢跌咗落地。」
家長: 「跌咗落地會點呀?」
小朋友: 「好痛。」
家長: 「係呀⋯⋯妹妹喊,因為佢跌咗落地,好痛。」
家長: 「妹妹點解喊話?」(然後協助孩子重複整句說話)

技巧二:擴展句子、豐富內容
1. 當孩子說話時,耐心地等孩子把話說完;了解他的意思後,可適當地擴展他的句子,讓說話內容更豐富或完整。
2. 此技巧的主要目的是提供語言刺激及示範,無需刻意讓孩子複述。而擴展時宜逐步加添一、兩個詞?,讓孩子容易掌握及模擬應用於其他情況之中。

[例子1]
小朋友: 「哥哥跑。」
家長: 「哥哥跑得好快!」;「狗仔都跑得好快喎!」

[例子2 ]
小朋友: 「落去玩。」
家長: 「落去公園玩搖搖板。」;「落去公園仲可以玩⋯⋯」

[例子3 ]
小朋友: 「我地搭巴士。」
家長: 「係呀,我地搭雙層巴士,上樓上坐好嗎?」

技巧三:以繪本鼓勵孩子用完整說話對答
● 宜挑述一些故事簡單或有玩味內容,並且包括對話和重複某些句式的繪本。例如:《快樂幼兒華語》系列中的〈書包裡有甚麼?〉、〈這是你的嗎?〉;五味太郎的〈誰吃掉了?〉及〈藏在誰那兒呢?〉;艾瑞克・希爾的〈小波在哪裡?〉等。
● 這些繪本會不斷重複相同結構的語句,在閱讀過程中,孩子有機會多次重複那些句式,可讓他們熟悉句子的結構,掌握基本的句式類型。

句子表達是孩子語言發展的重要里程碑,為日後的閱讀理解及寫作能力奠定基礎。詞彙一般能從實物、實境中習得,但句子對幼兒而言則相對較抽象,需成人更多的示範。家長應把握日常的對話及親子共讀的機會,強化孩子說句子的能力,給予適當的回應和表達空間。下一節,我們將會進一步解說利用繪本說故事,可以如何幫助孩子從語言世界進入文字的世界。

撰文:香港大學實習教育心理學家陳潔笙、廖藝婕
顧問:博思會資深教育心理學家陳靜琼博士

參考資料

謝錫金 (2006)《香港幼兒口語發展》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
黃瑞琴 (2003)《幼兒讀寫萌發課程》台北:五南圖書。
楊坤堂 (2004)《書寫語文學習障礙》台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Nation, K., & Snowling, M. J. (2000). Factors influencing syntactic awareness skills in normal readers and poor comprehenders. Applied Psycholinguistics, 21, 229-241.

有用連結

識別及支援有讀寫困難幼兒系列 – 其他文章分享

語素意識與兒童的讀寫能力息息相關。本地研究發現,兒童對語素的意識愈好,他們的讀寫能力也愈高(Tong, McBride, Lo, & Shu, 2017)。語素意識有助兒童建構及理解新詞彙,掌握語素意識,孩子就能舉一反三,增強擴展口語詞彙量的能力。這次將推介一些遊戲及日常點子,幫助提升孩子的語素意識。

 

甚麼是語素?

 

  1. 語素是具有完整意思而又最小的語音單位,以下是語素的一些例子:2. 不同的語素結合,便可構成意思更豐富的新詞彙。以下是一些例子:

語素意識遊戲一:糖黐豆變「糖豆」

目的:幫助孩子了解利用語素建構詞彙的規律及方法。

玩法:

  1. 準備幾種不同類別的圖卡(例如水果、交通工具、顏色、包、糖果等),每類4-5張,然後按類別疊起,反轉放在桌上。
  2. 起初只選用2類圖卡(例如水果和糖果),然後分別在2疊圖卡中隨機翻開一張。請孩子說出兩卡結合後的可能名稱。
  3. 家長與孩子輪流翻開圖卡,再根據同一方法拼出不同的詞彙。
  4. 當孩子熟習玩法後,家長可以增加圖卡的種類或數量,來建構更多有趣的詞彙(例如黃巴士朱古力、青提子包。

 

日常生活中亦可用類似方法加強孩子的語素意識:

孩子:「媽媽,我想食糖呀!」

家長:「依度有好多種糖喎!嗱,有『花生糖』啦,『牛奶糖』,『咖啡糖』,你要邊種呢?」

孩子:「牛奶糖。」

家長:「嘩,你睇,有唔同動物樣嘅牛奶糖喎,你要獅子牛奶糖、貓貓牛奶糖抑或金魚牛奶糖呀?」

孩子:「我要米奇牛奶糖。」

 

更多例子:

〔食物〕+「醬」:花生醬、朱古力醬、士多啤梨醬

〔交通工具〕+「站」:巴士站、的士站、火車站

〔顏色〕+「帽」:紅帽、藍帽、黃帽

 

 

語素意識遊戲二:詞語大王

目的:讓孩子學習利用不同的語素建構更多豐富的口語詞彙。

玩法:

  1. 選擇一個常見及構詞力較強的單音語素(例:大、水、果、樹、口等)。家長與孩子輪流以所選擇的詞素構出不同的詞彙,能想出最多詞彙的人便勝出(例:「大」可以構成「大人」、「大樹」、「大哥哥」、「好大」、「大笨象」等)。
  2. 構詞只要合理即可,不一定要是書面詞彙。家長可以容許孩子在構詞的過程中發揮自己的創意。

如何提升語素

家長可透過以下兩個方法,在遊戲或日常對答中提升孩子的語素意識。

  1. 以問題引導孩子留意事物特質(例:顏色、形狀、用途等),再練習利用不同的語素構詞。

例:頂帽咩色㗎?紅色嘅帽我地叫「紅帽」。

        個袋用咩做㗎?用布做嘅袋叫「布袋」。

 

  1. 凸顯每個語素的意思及解釋詞彙構成的規律。

例:「聲控」;「聲」代表聲音;「控」代素控制;所以「聲控」代表用聲音控制的意思。

「遙控器」:「遙」代表遙遠,「控」代表控制,「器」代表工具或器具;所以「遙控器」意思是可以從遠處控制一樣物件,例如開關、改變溫度或聲量等。

 

日常對話例子:

孩子:「咩係『雜菜煲』呀?」

家長:「你睇下『雜菜煲』入面有咩蔬菜?」

孩子:「有白菜、娃娃菜、西蘭花、生菜等。」

家長:「係喎,入面有好多種蔬菜。『雜』代表唔同嘅嘢要混埋一齊;而『雜菜煲』即係將好多種蔬菜放係個煲度一齊煮。」

家長:「咁你估吓『雜貨鋪』係咩呢?」

家長:「『雜貨鋪』即係有好多種貨品或好多種嘢賣嘅鋪頭。」

 

語素意識是幫助孩子學習理解新詞及擴展詞彙的重要法寶。家長可以好好把握日常生活中的機會來提升孩子的語素意識。下一節,我們將會進一步介紹如何幫助孩子說句子。

 

撰文:香港大學實習教育心理學家陳潔笙、廖藝婕

顧問:博思會資深教育心理學家陳靜琼博士

 

 

參考資料

 

Tong, X., McBride, C., Lo, J. C. M., & Shu, H. (2017). A three‐year longitudinal study of reading and spelling difficulty in Chinese developmental dyslexia: The matter of morphological awareness. Dyslexia, 23(4), 372-386.

有用連結

識別及支援有讀寫困難幼兒系列 – 其他文章分享

我們已知道幼兒的口語能力與他們日後的閱讀發展息息相關,而要打好口語的良好基礎,孩子必先要「聽得清楚、講得準確」。上回我們介紹了有助幼兒「聽得清」的小遊戲,這次會推介一些能提升幼兒口語命名能力的遊戲和日常點子,以增加他們口語詞彙的數量和精確度。

何謂「講得準」?

● 詞彙數量要多
● 詞彙要精準(例:小孩説喜歡吃「包」,但「包」可更準確地描述成「方包」、「魚柳包」或「叉燒包」等)

 

要教孩子「講得準」,家長該注意甚麼?

● 讓孩子從身處的環境中學習相關詞彙,最為有效;例如在過馬路的實況下學習「斑馬線」、「紅綠燈」和「小心」等詞彙。
● 由常見、具體、較概括的簡單名稱入手(例:「包」、「鞋」、「嘢食」、「開心/唔開心」等),再發展較為抽象、少用和複雜的詞彙。
● 可透過指出事物的特性,幫助孩子將簡單的擴展為較精準的詞彙(例:這對「鞋」是用來踢「波」的,所以我們叫它「波鞋」;這對「鞋」的「踭」好「高」,所以我們叫它「高踭鞋」)。
● 當教導孩子一個新詞彙後,家長宜在不同處境或機會中重複使用該詞彙,或透過提問讓孩子說出該詞彙,有助加深孩子對物品及其準確名稱的記憶。

日常對答例子:

媽媽:「 呢碟係咩嚟呀?」
孩子:「 飯。」
媽媽:「 即係咩飯呢?」
孩子:「飯囉!」
媽媽:「佢係炒飯嚟㗎,仲有菠蘿添。所以呢碟就叫做『菠蘿炒飯』喇!」

(吃了一會兒後)
媽媽:「 啲『菠蘿炒飯』好唔好食呀?」

 

「講得準」遊戲一:看圖命名

目的:幫助孩子聯繫物件及相應名稱,提升口語詞彙量

1. 準備一些常用物品的圖卡(例如不同餐具、水果、交通工具等)。
2. 將圖卡反轉隨機放在桌上,然後逐張翻開,孩子要盡快說出圖卡中物品的名稱,能說出正確名稱便可收集該圖卡,收集得越多越好。
3. 起初可只選約 5 張圖卡進行遊戲,並給予時間讓孩子作出反應。當孩子熟習玩法後,家長可以加快速度或增加物件的數量,甚至輪流互換角色進行遊戲。

「講得準」遊戲二:指指說說

目的:幫助孩子聯繫實物及相應名稱,提升口語詞彙量
1. 自製一支「神仙棒」,亦可用筷子、鉛筆等長條型物件代替。
2. 善用環境(例如家、公園、超級市場等)中的實物,以「神仙棒」指向其中一樣物件,孩子便要說出該物件的名稱。
3. 若孩子能正確說出物件的名稱,家長應給予讚賞,鼓勵孩子繼續嘗試;亦可互換角色,由孩子拿著「神仙棒」作提問,家長回答。
4. 若孩子說不出物件的名稱或不太準確,家長可說出物件正確的名稱,然後請孩子複述一次。稍後可再次指向該物件,以鞏固記憶。

 

透過以上活動來協助幼兒發展口語能力,不但可「聽得清楚」,還能「講得準確」。謹記遊戲的重點是讓孩子從歡樂中獲得成功感,對語言感興趣和好奇,從而培養孩子專心聆聽和清楚表達的能力。

要提升口語能力,口語詞彙量是一個很重要的條件。下一節,我們將會介紹語素意識 ── 一種能讓孩子無師自通地擴大口語詞彙量的能力,以及提升幼兒語素意識的方法。敬請留意本網頁的更新。

 

 

撰文:香港大學實習教育心理學家陳潔笙、廖藝婕
顧問:博思會資深教育心理學家陳靜琼博士

 

 

有用連結

識別及支援有讀寫困難幼兒系列 – 其他文章分享

上回提到兒童的口語能力與他們的閱讀發展有著長遠且密切的關係。那麼口語能力是指甚麼呢?本地研究發現,兒童在學前階段的語音處理能力(包括分辨相似的語音–例如押韻的語音「跑、飽、攪」和不同調的語音「包、飽、爆」),以及口語命名的能力(即口語詞彙量),均能高度預測他們日後的閱讀表現(Chan, 2015; Liu et al., 2010; Tong et al., 2009)。簡而言之,就是先要聽得清楚、講得準確。在此推介一些能有效提升孩子對語音的敏銳力及增加口語詞彙的遊戲,輕鬆地為孩子打好口語基本功。

 

「聽得清」遊戲一:拍出歌謠

目的:

提升孩子對音節的敏感度,幫助孩子掌握廣東話(中文)是每一個音節代表一個字音的概念。例如「杯」有一個音節、「大杯」有兩個音節、「爺爺杯」有 三個音節。

玩法:

  1. 選用孩子經常接觸的簡單歌謠進行遊戲,例如洗手歌、我是茶壺歌。
  2. 播放或唱出歌謠時,孩子要跟隨歌詞每個字音拍一下手(或做其他動作例如拍枱、跺腳或敲擊等以增加趣味)。
  3. 家長可先用一些常見物品名稱示範玩法,例如漢堡包有三個音節(即三個字音),家長每讀出一個音節時,孩子便要拍一下手:漢[拍]堡[拍]包[拍]。之後才進階拍出歌謠。
  4. 當孩子熟習玩法後,家長與孩子可以輪流互換角色進行遊戲。

 

——————————

 

「聽得清」遊戲二:近音字辨別遊戲

目的:提升孩子辨識近音字的能力

 

玩法:

  1. 選出2-3個近音字為一組,近音字包括有相同韻母或不同聲調的詞彙。

相同韻母例子:花、蛙、瓜/ 飽、跑、餃/ 拋、包、抄/ 拍、百、髮/ 飄、錶、腰/ 清、星、興/ 酒、手、口/ 搖、橋、苗/ 天、鮮、煙/ 晴、停、鈴

不同聲調例子:收、手、獸/ 遮、蔗、謝/ 蛙、畫、話/ 杯、背/ 膠、攪

  1. 解釋該2-3個字音的意思並配對一個動作,當孩子聽到某個字音時,便要做出相應的動作。例如家長讀「花」,孩子便要做出代表花的那個動作,如此類推。
  2. 起初可只選2個字音來玩,並給予時間讓孩子作出反應。當孩子熟習玩法後,家長可以加快速度或增加字音數量。

————————————

 

「聽得清」遊戲三:語音走了位

目的:加強孩子置換語音的敏銳度

玩法:

  1. 先說出一個常用物品名稱,例如巴士、大巴士、電飯煲、多拉A夢,然後提問:如果將巴士個「士」字調去前頭,便變成甚麼?(答案:士巴)。
  2. 家長可按孩子的能力選用2或3或4個語音的詞彙進行不同的置換,期間可借用一些物件例如不同顏色的衣夾或糖果輔助孩子思考置換後的答案。
  3. 當孩子熟習玩法後,家長與孩子可以輪流互換角色進行遊戲。

 

 

————————

以上的活動能幫助幼兒發展口語能力,但家長應按照孩子的能力由淺入深地進行活動,讓孩子慢慢從歡樂中獲得成功感,不自覺地建立起「聽得清楚」的能力。下一節將會介紹「講得準確」的遊戲和日常點子。敬請留意本網頁的更新。

 

撰文:香港大學實習教育心理學家陳潔笙、廖藝婕

顧問:博思會資深教育心理學家陳靜琼博士

 

 

參考資料

Chan, C.K. (2015). The Role of Oral Language Development in Learning to Read: Examining the Effect of Dialect Code-switch upon Reading Development in Cantonese-speaking Preschooler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Liu, P. D., McBride-Chang, C., Wong, A. M. Y., Tardif, T., Stokes, S. F., Fletcher, P., & Shu, H. (2010). Early oral language markers of poor reading performance in Hong Kong Chinese children.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43(4), 322-331.

 

Tong, X., McBride-Chang, C., Shu, H., & Wong, A. M.-Y. (2009). Morphological awareness, orthographic knowledge, and spelling errors: keys to understanding early Chinese literacy acquisition. Scientific Studies of Reading, 13 (5), 426-452.

 

 

有用連結

識別及支援有讀寫困難幼兒系列 – 其他文章分享

《識別及支援有讀寫困難幼兒系列(二)》

講唔到自己心情,是讀寫困難先兆?

從嬰兒牙牙學語,到逐漸學會説單字、詞語、短句、完整句子⋯⋯都是兒童語言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我們常認為讀寫困難只是識字的問題,但原來孩子的語言發展,尤其是口語詞彙,與他們的閱讀發展有著長遠且密切的關係(Storch & Whitehurst, 2002)。

 

本地研究發現,在小學一年級發現認字有困難的兒童,他們於幼稚園階段的口語詞彙量明顯較平均為少;特別是在中班時,他們的詞彙表現較一般能力的組別落後約一半(Fong & Ho, 2019)。若學習口語詞彙的能力較弱,幼兒進一步發展説句子、理解他人指示、以至閱讀篇章等能力時也會遇上較大的困難。在幼兒未正式學習文字前,家長可觀察一下孩子是否有以下口語表達的問題:

 

 

物件 / 顏色名稱混淆:

「碗」說成「碟」、「綠色」說成「藍色」

學習時間長:

花較多時間學習,如學會童謠或兒歌後,很快又會忘記

應用詞彙少:

經常用比較概括的字眼來代替,如只懂以「不開心」形容所有負面情緒

次序顛倒:

時常將句子或詞語的次序顛倒,如把「狗仔咬妹妹」說成「妹妹咬狗仔」

不懂舉一反三:

難以將已學的詞語進一步建構成新的詞語,如不會把「杯」擴展成「細杯」後,可自行組出「大杯」、「紅色杯」、「玻璃杯」等新構詞

說話句子短:

常省略主要主語或賓語,較遲才能用完整語句表達意思

複述說話有困難:

未能準確複述別人說過的句子,或就算多次重複指示或描述,但似乎仍未能明白

 

 

幼兒的口語詞彙與讀寫能力息息相關,家長絕不能忽視。若發現孩子有以上徵兆,家長也絕非束手無策。下一節我們將會介紹一些有助增加幼兒口語詞彙的方法,敬請留意本網頁/專頁的更新。

 

 

撰文:香港大學實習教育心理學家陳潔笙、廖藝婕
顧問:博思會資深教育心理學家陳靜琼博士

 

—————————————————-

參考資料

  • Fong, C. Y. C., & Ho, C. S. H. (2019). Poor oral discourse skills are the key cognitive-linguistic weakness of Chinese poor comprehenders: A three-year longitudinal study. First Language, 39(3), 281-297.
  • Storch, S. A., & Whitehurst, G. J. (2002). Oral language and code-related precursors to reading: Evidence from a longitudinal structural model.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38(6), 934-947.
  • 香港特殊學習困難研究小組. (2006). 香港學前兒童學習行為量表(家長版).

 

 

有用連結

識別及支援有讀寫困難幼兒系列 – 其他文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