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科老師陳楹楹 – 踏上幫助讀障學童之旅

發表於 2019-07-27

陳楹楹老師於2017年9月加入博思會當上中文老師。未入職前她已當上中學中文老師八年,且專門擔任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SENCO)一職。從傳統學校轉至一所非牟利機構,陳老師覺得博思會給她更大的發揮機會,可以將以往當SENCO時所學習的理論,直接實踐在學生身上。

「在學校裏,由於要跟學生追趕課程進度,而且因資源所限,未能深入跟進每一位有學習困難的學生,種種框架下,令我不能真正將所學到的去幫助他們。」在一次機緣下,陳老師認識博思會,知道博思會是一所專門支援讀寫障礙的機構,而且該會有對讀障支援有豐富經驗的醫生及教授領導,故她毅然作出決定,加入博思會團隊。

在博思會的教學經驗中,陳老師最感到欣慰的是,學生在二至三人小組的學習環境下,可以照顧個別需要,老師亦可特意編排不同學習活動,激發學生重拾學習興趣及自信。此外,博思會教學團隊由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心理學系客席副教授鄭佩芸老師帶領下,同事們不忘彼此分享教學心得,一起成為同路人,為讀寫障礙學生找到合適的學習方法。

在這一年多的博思會教師生涯中,陳老師印象最深刻是一位小五學生,他的記性很好,老師講解拆字讀字技巧,他便懂得如何推敲一些不懂的字。他的顯著進步,亦有賴他母親的充分合作。由於孩子不愛說話,陳老師建議媽媽跟他每天利用電話錄音互相分享每天的開心或不開心的事,經過一年多的練習,不但改善孩子的說話組織能力,學校成績有改進,而且就連親子關係亦變得密切了。

陳老師指出 :「博思會的老師素來著重與家長溝通,因我們深信家長在家支援是最重要的。老師提供意見後,最終實行也要靠家長協助孩子進行持續訓練。作為老師,看到自己學生學習上有進步,跟家人關係亦同時改善,這份滿足及成功感,在傳統學校工作時很難找得到。」

陳老師亦補充說,讀障孩子就像一部記憶容量有限的「電腦仔」,所以學習模式應盡量以簡單易明及有系統的方法進行,教導他們如何舉一反三,這樣他們便不用因死記不同知識,而佔據「電腦仔」內太多記憶體了。

文章摘錄自:2017-18年報

陳楹楹老師向家長及其孩子介紹中文支援課程。陳老師參與家長教育講座。

博思會老師合照。